人类拥有着鲜活的生命,有人认为人类与星星的诞生与消亡并无不同,皆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,是元素的重新分配。
故此他们也相信,人类如同星星一般,会不断逝去并重生,是周而复始的循环。
这意味着星球在亿万年前的经历,散发出来的光线,亦会穿过遥远的宇宙空间,在亿万年后重演。
传闻一百三十亿年前地球上曾有一位举世闻名的色盲天文学家。他身上令人佩服之处不只是视角膜上的缺陷无法阻挡他热爱的脚步,更因为他在年少有名时发现了几枚新星球之后,没有被名誉遮盖双眼,在二十五岁后将毕生倾注在了研究宇宙之间最大的那一颗星体之上。日日夜夜,呕心沥血。
那颗星球却一直停留在十六万光年以外。十六万光年意味着看起来最亮的恒星,从地球看来却只有十二等,肉眼能极限看到六等,这个十二等比肉眼能看要暗五百多倍。受限于科技以及各种原因,他在逝去前终究无法确认那颗美丽星球的存在。
但在他的遗书里,下笔的口吻却如同他亲眼见过那颗星球一般。
遗书的内容因为身体贫瘠,握住笔的手都写不清晰的关系,显得有些模糊不清,只能勉强辨认出来几句:
“那是一颗霾蓝色的球体,海洋尽数流入一颗晶莹剔透的玻璃球里,颜色美丽得不可思议。”
“如若有一日我的躯体逝去——我想大概是时候了,他好似确实在呼唤着我,所以我才写下这么一封信。我希望我的友人、家人、或是其他认识我的人,能为我传达心意的人,在天文学发现那颗星球之际,将我的灵魂送往那个星球。”
“在发现他的时候,不必用我的名字为他命名,因为他本就拥有自己的名字。”
“因为我想要遇见他,就将他命名为我的名字,那未免有些太过霸道与不讲道理。”
“他们并非植物园里供人观赏的物品,我们与星球是平等的关系。”
“他其实也并非那样的人。”
“我恳切请求研究小组在发现这颗星球时,将他命名为//吧。”
信的最后一句是:“在无垠的宇宙里,我将与//永居,无数个光年,亦不悔。”
星球的名字因为发抖的缘故完全辨认不出,但与此同时也象征着笔者对那颗星球的爱。
爱意之深,心动都会让指尖发抖得不成样子。
后来,那封信被放进博物馆瞻仰,却没人能认出那个星球的名字。为了不辜负这位天文学家的付出,这颗星星只停留在了拥有一个编号。
至于名字——
它一直在等待那位天文学家的命名。
因为人类如同星星一般,会不断逝去并重生,是周而复始的循环。
那颗星球,终究会有人为它命名为:“鳞”。